北京海淀区今年“两会”花500多万元给750多名代表人手发放一台笔记本电脑,理由是要开一次“低碳会议”。针对网友“打着环保旗号的腐败”的质疑,海淀区回应说是网上履职的需要。
虽不能将“两会”发电脑就简单地说成是腐败,但是,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,特别是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,此举绝对算不上是明智之举。
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,给代表、委员发电脑,既能节约纸张,体现“低碳”意识,又能提高办公效率,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参政议政、履行职责的作用。
不可否认,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,确实能够起到节约时间、提高效率的作用。前提是,必须有为老百姓服务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。
从目前电脑普及与推广的实际情况来看,参加“两会”的代表和委员,不外乎存在两种情形,一是单位配备了电脑,或者家庭已购买了电脑,没有必要再额外投资为他们配备新的电脑;二是单位没有配备电脑,或者家庭也没有购买电脑,当事人不会操作和使用,给他们配备电脑很有可能是一种摆设、一种浪费。
事实也是如此,从目前政府机关配备电脑的实际情况来看,尽管电脑的配备率相当高,但是,电脑的利用率并不高,并没有真正将电脑用于工作、用于为老百姓办事。很多单位的电脑,或成为摆设,或变相成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私人“玩物”和使用工具。
而从用公款为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配备电脑一事中,另一种情形也不知不觉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,那就是一直为社会所诟病的公车问题。众所周知,党政机关配备公车,名义也是提高工作效率。结果又是怎样的呢?公车不仅没有成为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推手,反而成了腐败的代名词,超标准购车、公车私用、官僚主义等现象屡禁不止,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,损害了党和政府在老百姓中的威信。
电脑虽然不像小汽车那么昂贵,但是,如果这一口子一开,各级、各部门都纷纷效仿,都找出公款配备电脑的理由,后果如何,值得深思。
其实,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能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,能不能真正发挥好参政议政的作用。关键不在“装备”的改善,而在于能不能深入基层、深入企业、深入群众,听取群众的意见,反映群众的呼声。有些代表、委员,尽管物质条件很优厚,各种装备很齐全,但是,这种装备和条件,反而成了他们与群众之间的“篱笆墙”,隔断了他们与群众之间的联系。群众的呼声和要求,群众需要反映的问题和矛盾,他们听不见,也看不见。他们参加“两会”,也是一种应付。有些代表、委员,还常常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不参加“两会”。
所以,装备和条件不是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必要条件,如果一名代表、委员在乎装备的好坏、物质条件的好差,就不具备当这个代表、委员的资格,就不可能真正参政议政,也不可能把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带到“两会”上去。
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,适当增加“两会”的投入,改善一下“两会”代表、委员的生活条件和物质条件,是可以的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但是,给每位代表、委员发电脑的做法,确实有点超前了,至少,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是超前了。而将此举与“低碳”、节约挂起钩来,不仅牵强,而且有点可笑。一次“两会”所需要的纸张消耗,怎么也不可能比电脑更多。如果发电脑就是“低碳”,如果再给每位代表、委员发一辆小排量汽车,是否就“节能”了?从这个角度来分析,将此举看作“打着环保旗号的腐败”就不算过分了。
所以,此风不可涨,不仅不能涨,还要刹。